class: center, middle, inverse, title-slide .title[ # 研究的结构 ] .subtitle[ ## 社会调查方法——第2讲 ] .author[ ### 李代 ] .institute[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 .date[ ### 2023-03-21 ] --- class: center, middle, inverse <!--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cool.png") --> # 研究的结构 ## 从理论到问题 ## 从问题到方法 ## 从方法到实践 ## --- # 从理论到问题 ## 理论 理论是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的经验资料为基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理论的逻辑形式应该是演绎的,其最低层次的命题由高层次的理论命题推演出来。 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形式 --- # 从理论到问题 ## 概念 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概念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根据经验观察,从类似事物中可归纳出一些独立的共同属性,这种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共同属性的过程成为抽象。概括是对经验事实的分类,抽象是运用主观思维的推断。 --- # 从理论到问题 ## 变量(Variable) 概念的经验性对应物 变量是很多取值的逻辑组合 连接经验范畴和理论范畴 <table class="table table-striped" style="font-size: 18px;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caption style="font-size: initial !important;">变量的例子</caption> <thead> <tr> <th style="text-align:left;"> 变量 </th> <th style="text-align:left;"> 取值 </th> </tr> </thead> <tbody>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 性别 </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男、女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 年龄 </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18,19,……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 种族 </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黑人、白人、黄种人……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left;"> 教育程度 </td> <td style="text-align:left;"> 私塾、小学、初中…… </td> </tr> </tbody> </table> --- # 从理论到问题 ##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 > 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 > 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影响其他变量的的变量 --- # 从理论到问题 ## 变量的关系 1. 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一起变化 1. 因果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 + x 和 y 有相关关系 + x、y 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 + x 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 1. 虚无关系: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测另一个怎样发生变化 --- # 从理论到问题 ## 命题 命题是思维的基本单位,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明确陈述使各种现象联系起来。 --- # 从理论到问题 ## 假设 1. 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 1. 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必须能够用变量语言表达 1. 来源:理论推演;事实概括 1. 陈述:函数型;条件式;无差异式 1. 用途:指导研究;逻辑推导;发展理论 --- class: center, middle, inverse <!--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cool.png") --> # 从问题到方法 --- # 从问题到方法 ## 归纳与演绎 归纳 > 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结论。 演绎 > 从一般原理或者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事物或者现象。 --- # 从问题到方法 ##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逻辑由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构成 假设检验逻辑:由理论演绎出假设,由经验观察来证伪假设 如果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经验研究可以检验原有研究中的错误,其中有些研究者不曾意料的事实,可以启迪研究者发明新的概念,建构新的理论。 观察 → 经验概括 → 理论 --- # 从问题到方法 ## 扎根理论 1. 建立理论解释 + 建立概念 → 建立命题 → 建立命题体系 1. 扎根理论 + 未经研究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 + 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 + 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优势:得到可靠的经验证据支持;从经验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问题:事后解释(postdiction);不能完全归纳 一般来说,扎根理论只是起点 --- # 从问题到方法 ## 研究类型 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时间: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空间:个案研究、抽查研究、普查研究 --- # 从问题到方法 ## 探索性研究 1. 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事物更加了解的欲望 1. 探索对某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可行性 1. 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 --- # 从问题到方法 ## 描述性研究 1. 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等等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1. 描述性研究同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它也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 # 从问题到方法 ## 时间维度 1. **横剖研究**是对某一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 1. **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 时间(time):他的收入越来越高,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越来越好了 + 年龄(age):他的收入越来越高,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了 + 同期群(cohort):他的收入越来越高,是因为他是80后,赶上了好时候 <!-- 三者完全共线,没法都加以控制 --> --- # 从问题到方法 ## 空间维度 1. **普查**:对较大范围内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进行调查 1. **抽查**:对研究对象中的总体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情况 1. **个案**: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 # 从问题到方法 ## 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 >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以描述由他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者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1. **个人**:易烊千玺 1. **群体**:偶像、明星 1. **组织**:TFBOYS 1. **社会产物**:易烊千玺的歌 + 社会活动 + 社会关系 + 社会制度 + 社会产品 --- # 从问题到方法 ##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特征 1. **属性**:身高 1. **行为**:一周洗几回澡 1. **态度**:觉得淋浴好还是浴缸泡澡好 态度的内容可以是价值判断,对态度的研究可以不带价值判断 --- # 从问题到方法 ## 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方法 我研究的问题涉及哪些变量? 这些变量的数据应该如何采集? 数据分析应该采用定量方法还是定性方法? 用新方法研究旧问题也可能带来贡献 --- # 从问题到方法 ## 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用一个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取用一个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罗宾逊悖论(Robinson's paradox) A 1950 paper by William S. Robinson computed the illiteracy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born outside the US for each state and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s of the 1930 census. He showed that these two fig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0.53; in other words,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immigrants in a state, the lower its average illiteracy (or, equivalently, the higher its average literacy). However, when individuals are conside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literacy and nativity was +0.12 (immigrants were on average more illiterate than native citizens). Robinson showed that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at the level of state populations was because immigrants tended to settle in states where the native population was more literate. He cautioned against deducing conclusions about individuals on the basis of population-level, or "ecological" data. --- class: center, middle, inverse <!--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cool.png") --> # 从方法到实践 --- # 从方法到实践 ## 可行性分析 是否有获取数据的可行性? 例如:如果地方政府不支持,就很难进行大规模社会调查 --- # 从方法到实践 ## 成本分析 一个受访者给100元奖品,1000个样本需要100000元! 还要考虑工资、交通费、住宿费…… --- # 从方法到实践 ## 伦理风险 一个心理学教师在心理课堂上看着学生完成一个问卷调查。 对黑帮进行参与式研究之后,法律部门要求研究者指认那些抢劫的人。由于担心被当成同谋而被拘捕的研究者屈服了。 在完成了一本研究报告的终稿后,研究者发现2000个调查对象中的25个访谈者是伪造的,研究者忽略了这个信息并出版了该书。 --- # 从方法到实践 ## 伦理风险 研究者获得了一份他们希望研究的右翼激进分子的名单。他们与激进分子联系,并解释说他们是从总体中被“随机选出来”做“公共舆论”调查的。 一名大学教师想检验一下不公正斥责学生在一课程表现的影响。他将学生分为两组,总体而言,两组的成绩并没有差异。但是其中一组的成绩被人为地降低了,教师斥责了这一组。然后,教师对这两组进行了同期期中测试,并发现受到不公正斥责的那一组成绩相对差一点。假设得到了证实,研究报告发表了。 --- # 从方法到实践 ## 基本原则 称职、正直、负责、尊重、担当 基本操守、利益冲突、保守秘密、知情同意、避免抄袭 --- # 从方法到实践 ## Alice Goffman's On the Run: Fugitive Life in an American City [参考:Alice Goffman: Best-Selling Author Denied Tenure at U. of Wisconsin at Madison!](https://apicciano.commons.gc.cuny.edu/2019/06/10/alice-goffman-best-selling-author-denied-tenure-at-u-of-wisconsin-at-madison/) 从本科起在费城黑人区居住,研究黑人、犯罪与大规模监禁问题。在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成书 On the Run: Fugitive Life in an American City,是近十年来最受关注的社会学著作之一。 1. 为了避免警察逮捕人烧毁了全部一手记录资料:撒谎? 1. 室友被枪杀后开车带着另一个室友寻找杀手:犯罪? 1. 跟被观察者走得过近,失去了中立性:失实? 伦理问题有时非常复杂,需要专业训练和体制支持 --- # 从方法到实践 ## 数据分析软件R 安装R:<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CRAN/> 安装RStudio:<https://rstudio.com/> 下载桌面免费版即可 --- # 从方法到实践 ## 安装*包(package)* 安装一个用于学习R的包:swirl ```r if (!require("pacman")) install.packages("pacman"); library(pacman) p_load(swirl) ``` 这时,swirl包已经被安装、读入。在控制台(console)输入`swirl()`按回车,可以开始自学R 任何时候如果想知道一个函数怎么使用,可以在控制台输入`?function()`按回车,进入帮助页面。例如:`?swirl()` 如果需要查找包,可以上搜索引擎查找,一般都能找到需要的包